
細膩描繪藝術與親情交錯的江戶風景,大森立嗣新作《浮世繪女兒》邀長澤雅美化身傳奇畫師葛飾應為,與永瀨正敏共塑葛飾北齋父女情誼,高橋海人首次挑戰古裝演出展現繪畫天分。
在浮世繪流光溢彩的世界裡,一場父女共繪的故事悄然展開。日本名導大森立嗣最新作品《浮世繪女兒》以江戶時代為舞台,重現傳奇畫師葛飾北齋與其女葛飾應為之間深刻的藝術連結。長澤雅美在片中詮釋一位不被時代束縛的女性畫師,與永瀨正敏飾演的北齋共同勾勒出藝術與血脈交織的動人畫卷,勾勒出兩百年前庶民生活的細膩氣息,也讓觀眾看見「畫狂」背後的溫柔靈魂。
導演大森立嗣以其一貫的細膩筆觸,將觀眾帶回兩百年前的江戶。街巷間的喧囂、繪師們的專注神情、紙墨交織的聲音,皆被鏡頭凝為一幅幅生動畫面。《浮世繪女兒》不僅是藝術史的重現,更是時代精神的寫照。大森導演表示,他希望藉由這部作品讓現代觀眾重新理解「創作的孤獨」與「自由的價值」。
電影中,北齋晚年仍筆耕不輟,對藝術的狂熱幾近癲狂。長澤雅美飾演的阿榮——後被父親賜名為「葛飾應為」——在這樣的環境中逐步覺醒。她目睹父親在繪畫中追求永恆,也在自我探索中尋得屬於女性藝術家的新道路。導演特別在場景中融入真實的江戶街景與浮世繪畫風,從木版雕刻、墨色調配到繪紙質感,都經過考據與重現,讓觀眾彷彿親歷當時的藝術盛世。
永瀨正敏在片中化身北齋,舉手投足間透出歲月磨礪的從容與倔強。他以內斂卻強烈的情感呈現一位創作者對藝術的狂熱與對女兒的關懷,讓父女之間的張力既溫柔又深邃。
對於飾演葛飾應為,長澤雅美直言這是一次心靈上的挑戰。她表示最喜歡的場景,是應為隨意挽起頭髮、毫不在意他人目光地走在江戶街頭的樣子,那份自在與自信正是她心目中藝術家最動人的姿態。
拍攝期間,她不僅學習古法繪畫,更深入體驗當時女性創作者的艱難處境。長澤坦言:「那個時代沒有高桌,畫師必須匍匐在地上創作,對腰與手的控制都很講究。從握筆到下筆的輕重,我學到了許多當代已被遺忘的繪畫知識。」
與她對戲的高橋海人則飾演北齋弟子善次郎(溪齋英泉),兩人從競爭到惺惺相惜,建立出充滿張力的師徒友誼。長澤笑言:「高橋海人本身就很會畫畫,每次一起畫時我都覺得有點緊張。」而高橋也回應自己雖自幼愛畫畫,但首次接觸浮世繪與古裝演出,仍讓他格外緊張。
這次合作是他繼《東大特訓班》後再度與長澤共演。高橋表示:「能近距離觀察長澤雅美與永瀨正敏的表演,是難得的學習機會。他們讓我看到角色背後的真實人生,那是一種極具人性光輝的存在。」
為詮釋江戶生活,他特地在家練習穿木屐走路,「剛開始一直跌倒,花了好久才抓到平衡。」他笑說自己幾乎從未在私下穿過和服,這次演出可說是一次全新的挑戰。導演大森立嗣鼓勵他「不要把這部電影當古裝劇,而是去感受角色的生命」,讓他逐漸在鏡頭前自然流露情感。
故事描寫阿榮因批評丈夫畫作而被休妻,無奈回到父親北齋身邊。父女同住於堆滿畫稿的破舊長屋,日夜作畫的生活,讓她再度拾起筆。她的筆觸逐漸展現不同於父親的柔中帶剛,終被北齋讚嘆「說到美人圖,我不如阿榮!」
這句父親的讚美,不僅象徵應為的獨立,更是女性創作者在男權時代的一次突破。她以「葛飾應為」之名嶄露頭角,成為江戶少見的女性浮世繪師,以其細膩筆觸與清新構圖贏得讚譽。電影將這段傳承描繪得情感飽滿,既是父女情深的流轉,也是師徒共創的詩篇。
導演在影像上延續北齋的繪畫哲學,藉自然光影構成的畫面,讓每一幕都像一張活著的浮世繪。從江戶街頭的煙霧、雨巷的光暈,到畫紙上流動的墨痕,無不散發著詩意與生命力。配樂則以日本傳統樂器結合現代弦樂,增添情感層次,使整部作品更具時代交錯的美感。
《浮世繪女兒》不只是歷史傳記,更是關於「女性創作者如何在時代中尋得自我」的省思。葛飾應為作為父親的影子起步,最終以獨立的靈魂完成蛻變。長澤雅美在片中的表現既堅韌又細膩,詮釋出女性在創作與家庭間的兩難掙扎,也讓應為成為歷史中閃耀的存在。
永瀨正敏則以極富深度的演技,呈現北齋在創作執著與父愛之間的拉扯。兩人對戲時的靜默與凝視,宛如筆與墨的交會,無需多言卻情感濃烈。
電影最終將藝術、親情與時代壓力交織成一場關於「創作何以為生」的深層對話。當北齋在燈下畫完最後一筆,應為的筆觸已在另一張畫紙上綻放,象徵創作精神的延續與再生。
隨電影上映,《浮世繪女兒》推出特別套票活動。凡購買單人套票,即可獲得A3中文紀念海報乙張,數量有限,售完為止。影迷可於博客來售票網、天馬行空表單、光點華山電影館及真善美劇院購買。更多詳情請關注天馬行空官方粉絲團。
這部作品不僅是對葛飾家族藝術傳承的致敬,更是日本影壇對浮世繪文化的深度回望。透過大森立嗣的鏡頭,我們看見的不僅是江戶風華,更是藝術在時間洪流中不滅的靈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