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市原住民創作歌手張淦勛 Giyu Tjuljaviya,以族語創作〈南迴之子〉獲第 36 屆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首次發片便橫掃五項大獎提名,展現語言與身份認同交錯的深刻力量。
以本名張淦勛與族名 Giyu Tjuljaviya 並肩展現的音樂創作人,首次以專輯《雲就要翻過山》進軍金曲舞台便大放異彩。他憑藉專輯中的族語作品〈南迴之子〉,於第 36 屆金曲獎中獲頒「最佳作詞人獎」,與他長期合作的製作人高潮(林志仁)亦榮獲「最佳專輯製作人獎」。這張融合原民語與中文的專輯,一舉獲得五項大獎提名,包括「最佳新人獎」、「最佳作詞人」、「最佳專輯製作人」、「最佳原住民語專輯」以及「年度專輯」。對於首次參賽便有如此佳績,張淦勛感言入圍即是莫大榮耀,能獲得他最渴望的作詞人獎,更令他激動不已。
詞句承載記憶,〈南迴之子〉凝鍊童年記憶轉彎的風景
張淦勛筆下的〈南迴之子〉不是虛構的景象,而是取自他兒時與父親穿梭南迴公路的真實記憶。父親總在長途駕駛中鼓勵他:「再下一個彎就到了。」這些回憶逐漸化作旋律與語言,濃縮成歌詞中那句「我已記得所有的轉彎」。在金曲頒獎台上,他動情致詞:「這個獎,我想獻給我的爸爸,也獻給所有生活在南迴線上的人們。即使今日風雨交加,我知道在雲層之上,那片屬於我記憶的藍天與熾陽始終存在。」這段話不只是感謝,更是他對命運與自然循環的深刻體悟。
融合族語與自我認同,五年淬煉成就獨特聲音
《雲就要翻過山》並非一時興起之作,而是耗費五年時間,歷經文化尋根與語言重拾的深度轉化。身為在都市成長、未在部落生活的原住民,張淦勛坦言這段旅程讓他重新定義自我,並與姑姑張美瑛合作,將中文 demo 逆向翻譯為族語歌詞。姑姑長期投入原音傳唱與古謠採集,成為這張專輯重要的靈魂導引。張淦勛表示:「這不只是專輯,更是我從『張淦勛』走向『Giyu Tjuljaviya』的過程。」
製作人高潮的雙重喜悅:誕生的專輯與誕生的女兒
與張淦勛一同登上金曲舞台的製作人高潮,六年前便憑《斯瓦細格》獲得最佳原住民語專輯肯定。如今再度獲獎,他感慨萬千,尤其專輯母帶完成的那天,正好是他女兒出生的日子。這份巧合讓《雲就要翻過山》在他心中有著無可取代的地位。此外,他感謝身為服裝設計師的太太,在金曲當日為他趕製登台服裝,讓他以最帥氣的姿態站上屬於創作人的榮耀時刻。
手工吉他背帶與原住民文化,背在肩上的榮耀與祝福
儘管是首次參加金曲盛會,張淦勛對於細節卻十分講究。他特地背上由部落姑姑親手縫製的吉他背帶,不僅象徵文化的承載,也祈求來自祖靈的庇佑與祝福。在典禮後台,他與專輯中合作的鼓手雷擎意外重逢,彼此相視一笑,雖分屬不同獎項,但共享對音樂的熱愛與未來的合作期待。金曲典禮雖長達六小時,他卻笑說最想念的是鹹酥雞,以及和太太一同回家帶狗散步的平凡時光。
從講唱會到專場演出,讓更多人聽見都市原住民的聲音
專輯發行後,張淦勛積極舉辦《雲翻上了黑板》講唱會,於全台各大專院校巡迴,希望與年輕原民學子分享自身生命經歷,並揭露都市原住民在身份認同與語言傳承間的掙扎與堅持。他亦公開歡迎校園系會透過 Instagram 私訊報名講座活動。同時也透露,正在籌備專場演出,希望藉由金曲獎加持,能吸引更多聽眾購票支持,並鼓勵大家至街聲 StreetVoice 及各大實體通路購買專輯,親身感受他音樂中所織就的風景與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