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潛時光的竹節記憶|走進 Gucci 上海展《竹境:解譯傳奇》

Gucci 於上海舉辦《竹境:解譯傳奇》展覽,聚焦 Gucci Bamboo 1947 竹節包設計傳承,結合歷史典藏、藝術創作與工藝精神,重新定義竹與時尚的對話邊界。

Gucci 宣布將於 4 月 1 日至 6 日對外開放其全新展覽《竹境:解譯傳奇》(Gucci Bamboo: Decoding an Icon),並由前瞻策展團隊 2050+ 操刀空間設計與展覽構成,透過跨領域的藝術語言,帶領觀者深入探索 Gucci Bamboo 1947 系列的美學脈絡。


竹節手柄的誕生與演進,從戰後時代走向時尚經典

Gucci Bamboo 系列自 1947 年問世以來,始終是品牌標誌性設計之一。其靈感來自馬術世界中所見的皮革鞍具結構,最具代表性的弧形竹節手柄,則源於創辦人之子對竹製手杖的熱愛。即使歷任創意總監對包款輪廓與材質進行無數次革新,這段曲線始終未曾被替換,成為品牌與歷史相連的永恆符碼。在義大利佛羅倫薩的工坊內,Gucci 匠人至今仍以明火親手塑形每一根竹節,延續那份不變的工藝精神。


中華文化中的竹意象,轉化為設計靈感的精神載體

在華人美學語境中,竹象徵堅毅、高潔與謙遜,其形象橫跨繪畫、詩詞與哲學思維。此次展覽場地孫科別墅正好位處上海文化核心區域,成為承載這一象徵意涵的理想空間。Gucci 將竹節從材料昇華為概念與情感的傳遞者,透過藝術裝置與歷史文獻,展現竹與設計、自然與工藝之間的共鳴,彷彿自然本身參與了這場設計實驗,成為創作的一環。


多元藝術家共創展覽視角,呈現竹節的當代解讀

《竹境:解譯傳奇》不僅僅是設計的回顧,更是藝術的未來投影。展覽邀請四位橫跨新媒體、影像與雕塑的創作者——Sybil Montet、Francesco D’Abbraccio(又名Lorem)、Christian Kondić 與陳嫣冉,共同以各自的風格詮釋 Gucci Bamboo 設計語彙。他們以獨特的創作語言連結歷史、當代與未來,激盪出一場關於材質、意象與感官的綜合性體驗。


跨越時間的設計對話,Gucci 持續書寫竹節包的未來故事

本次展覽挖掘自 Gucci 深厚的品牌典藏資料,回溯竹節包款的演進歷程,展示其從功能性物件蛻變為文化象徵的過程。觀者將透過沉浸式裝置、歷史影像與藝術演繹,認識這款包如何與時代共舞,並體會工藝背後的人文關懷與自然靈感。Gucci 不斷挑戰時尚與藝術的邊界,以 Bamboo 1947 為載體,重新定義奢華設計的內涵與未來可能。

[ux_gallery ids=”58726,58727,58728,58729,58730,58731,58732,58733″ style=”none” lightbox_image_size=”original” type=”slider” col_spacing=”xsmall” columns=”2″ slider_bullets=”true” image_size=”original”]

KISMETW

KISMETW,名字來源於 KISMET(命運)與 TW(Taiwan),融合命中注定的緣分與創意,結合東西文化特色,以時尚、星座、旅遊、設計、美妝為核心,打造不受界限束縛的潮流世界,點亮你的個性風格。

Loading Next Post...
Follow
Search
Loading

Signing-in 3 seconds...

Signing-up 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