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膩如詩的視覺語言,林予晞出道十一周年首本寫真誌《役旅》由日本攝影大師濱田英明掌鏡,以真誠鏡頭走訪角色場景與私密日常,凝聚她從演員到攝影師的靈魂對話,展現光影中最真實的自己。
在十餘年光陰裡穿梭於影像與角色之間的林予晞,選擇以《役旅:林予晞出道十一周年角色場景寫真誌》為自己寫下最誠摯的一章。這本由Fantimate出版、於10月8日開放預購並在11月17日正式發行的作品,不只是演員的紀念,更是一場關於「看與被看」的靈魂對話。她邀請自己多年來景仰的日本攝影大師濱田英明掌鏡——這位以為綾瀨遙拍攝聞名、曾操刀Netflix《初戀》主視覺的攝影師,以柔和的光線與靜謐構圖見長。此次合作,不僅是林予晞的人生圓夢,也讓濱田英明第一次為台灣女演員拍攝完整寫真誌。
濱田鏡頭下的林予晞,不再是鏡頭前的表演者,而是一個與光共呼吸的靈魂。拍攝過程跨越她的四部代表作——《春梅》、《必勝練習生》、《我們與惡的距離》、《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每一個場景都像一道時光之門,串連她演員生命的節點;更走進她的日常軌跡——從童年熟悉的萬華街巷,到如今能讓心靜下來的暗房,彷彿在光影與影像之間,重新梳理了自己的成長脈絡。
從鏡頭對話到心靈契合:一場跨越語言的默契共鳴
研究底片攝影近二十年的林予晞,早在成為演員前就對光影懷抱深厚情感。她對濱田英明的作品情有獨鍾,尤其是那種偏冷的藍色調與自然空氣感,讓人彷彿能在畫面裡呼吸。「他是彩色中片幅美學的極致推手,能在平靜中捕捉細微的情感震盪。」林予晞這樣形容。而當兩位同樣以相機為語言的創作者首次相遇,默契瞬間展開。拍攝第一天,他們以相機相認、彼此交換觀點,短短三天拍攝,就建立了近乎心靈知己的連結。
濱田英明的拍攝方式樸實卻富哲思,他不指導姿勢,只用簡單的話語開啟情境:「我們在這裡試試?」、「妳可以拿起相機拍一下。」這種非語言的溝通,讓林予晞感受到難得的自由與信任。當她聽見濱田微笑著說:「Allison, you know where to stand.」那句話成了最溫柔的肯定。她坦言,那一刻的自己「不再是被拍攝的對象,而是與他共同尋找畫面的一部分。」
最令她難忘的瞬間,發生在拍攝最後一天。她因飢餓分食餅乾,卻不慎掉落幾片在地。當她開玩笑說「等一下會有小鳥來吃掉」,濱田立刻回:「I am a bird.」並撿起餅乾放入口中,全場笑翻。林予晞笑著說:「那一刻我完全被他打動,覺得他像個童話裡的角色,連小舉動都充滿詩意。」
拍攝結束後,她鼓起勇氣問起心中偶像綾瀨遙的模樣。濱田笑著回答:「妳和綾瀨遙是同一類型的女演員,很像外星人,常常講大家聽不懂的話。不過妳比她更懂人類語言。」那份幽默與觀察,讓林予晞感受到大師的溫柔——他懂光,也懂人。
鏡頭內外的真實投射:從表演到自我,從角色到生活
對林予晞而言,這次合作不僅是一場拍攝,更是一場自我理解的旅程。身為演員,她熟悉如何面對鏡頭,但同時也對「自然與造作」的界線極度敏感。「我常擔心自己是否太刻意、太意識到鏡頭存在。」她說。這樣的反思也使她在戲劇裡總試著讓角色主導,而不是讓鏡頭操控。然而濱田英明讓她放下了這份緊繃。「他給我一個可以呼吸的空間,不需要取悅鏡頭,也不需要表演,只要誠實存在。」
這份釋放延伸至她的私生活。林予晞笑言,自己手機裡幾乎沒有自拍,最多的竟是「停車場照片」。「我只為了記住車位才拍照。」她打趣道。若真的拍自己,往往也會用相機擋住臉——「這樣我比較安心。」當她看到濱田英明合照時也會舉起相機遮臉,她忍不住笑說:「那一刻我知道,他就是我的同類。」
他們透過鏡頭交流,形成一種無聲的共鳴:她捕捉世界,他捕捉她;他理解光的語言,她用身體詮釋光。兩人像平行線在一次完美的曝光中交會,凝結為這本名為《役旅》的書。書中的每一頁,不只是照片,而是她十一年來從角色到現實、從鏡頭到內心的旅程筆記。
從角色記憶到收藏熱潮:林予晞以真誠光影綻放演員能量
在今年金鐘入圍話題持續延燒之際,《役旅》的誕生也讓林予晞的人氣再攀高峰。10月8日Fantimate網站開放預購的限量簽名版,短短一天即告售罄,掀起粉絲搶購熱潮。網路上湧現大量留言:「她的光很真實」、「這不只是寫真,而是時間的紀錄」。林予晞回應:「那一刻我真的太感動了,因為有人看見我想傳達的誠意。」
這本書的特別之處,在於它不以完美姿態取勝,而以真實打動人。無論是片場遺址的夕陽、暗房裡的一縷紅光,或是她面對鏡頭那一瞬間的猶豫與笑意,都成為「光」的形狀。她用自己的方式,讓角色的餘韻在紙頁間延伸,也讓觀者在閱讀時參與她的呼吸與記憶。
這場光影之旅不只是藝術成就,更是一次自我理解的過程。從被拍到拍人、從表演到創作,林予晞以《役旅》重新定義「演員」的邊界。她不再只是鏡頭裡的光,也成為能掌握光的人。那是一種成熟後的安靜力量,也是她在出道十一年後,最真誠的自我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