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破流量與框架的創作女聲Maderlin Weng,以全新EP《All Over Again》揮別R&B爆紅印記,回歸心底的搖滾本能,書寫戀愛的反覆與真實。浪漫倔強的她,用音樂重新定義「做自己」的自由與痛快。
在這個由數位浪潮主導的時代,能以純粹創作突破地域與語言界限的音樂人並不多,而Maderlin Weng正是其中少數的奇蹟。自大學起旅居海外、長年往返亞洲與美國之間的她,憑藉對旋律的敏銳直覺與真誠情感,讓音樂平台的演算法親自為她開啟一扇門。2022年首支R&B單曲〈無法抗拒的你〉橫空出世,短時間內締造超過600萬次串流播放,讓這位當時仍是留學生身份的創作女聲,瞬間成為聽眾心中的新世代代表。
但對Maderlin來說,這場突如其來的注目並非終點,而是一次更深層的探索起點。她坦言,自己從未想成為被流量綁架的音樂人。或許正因如此,《All Over Again》的誕生,既是一次回望,也是一次叛逆。
Maderlin Weng現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所,主修創意寫作。對她而言,文字與旋律的關係如影隨形。她的詞曲語言兼具細膩與張力,既能刻畫戀愛的柔軟,又能燃起內心的烈火。受NIKI的內省誠懇、Beabadoobee的柔和搖滾氣質與Taylor Swift的敘事風格啟發,她在創作上始終追求「真實」與「獨立」的平衡。
自〈無法抗拒的你〉一炮而紅後,不少業界人士建議她繼續延伸R&B的成功公式。然而,她卻選擇逆流而上,捨棄最安全的方向,毅然轉向她心底最渴望的流行搖滾。她直言:「我希望在舞台上能放聲大叫、能跳、能笑,而不只是輕聲呢喃的情歌。」這種倔強的浪漫,正是她創作靈魂的核心。
2025年7月,她首度回台舉辦百人專場,門票於開賣後即刻秒殺,象徵著這位「旅居創作者」在真誠與音樂之間找到共鳴的節奏。
EP《All Over Again》由新銳全能音樂人Everydaze擔任製作。擅長揉合Indie-Pop與Indie Rock的他,讓整張作品充滿復古與現代兼容的能量。大量運用電吉他、鼓組與合成器,使歌曲既有搖滾的力量,也保留了流行的旋律性。
在錄製過程中,Maderlin的完美主義讓她歷經一次次自我推翻。錄〈Farewell〉前一週,她臨時重寫旋律與歌詞,只為忠實呈現情感當下的真實溫度。「音樂若不能誠實,就失去靈魂。」她如是說。
《All Over Again》的概念主題聚焦於「戀愛的反覆性」。Maderlin將愛情比作一雙磨腳的鞋:明知不合腳,卻仍心甘情願一次次穿上。這份反覆既是痛苦的象徵,也是她對「成長」的詮釋。
其中〈You’re Not A Saint (You’re Just A Girl)〉以爆裂的Pop Rock節奏展現自我覺醒,她在歌中對自己喊話:「不需要誰犯錯,你也有離開的權利。」那是女性在情感中學會自保的轉捩;而〈Farewell〉則轉為抒情氛圍,以機場離別作為隱喻,描寫「看著對方遠走後,連陌生人都比自己更接近他」的酸楚。每一首作品,都是她在反覆愛戀中對自我的一次清醒。
EP主打〈Mary Jane〉可謂整張作品的縮影。她以磨腳的瑪莉珍鞋比喻不合適的戀情——外表可愛卻令人疼痛。MV的拍攝畫面極具詩意:她抱著吉他漂浮於海面,象徵愛情中無法平衡的孤獨與渴望。
這段看似浪漫的畫面,其實背後充滿挑戰。為在夕陽落下前拍攝完成,她被蚊蟲叮咬、忍受海浪劇烈搖晃長達一小時。Maderlin笑說:「那一刻我覺得自己像在和大海對話,為了音樂可以被浪打也值得。」
MV中更藏有多個象徵細節。她抱著的吉他是中學時期購得的第一把,伴隨她創作至今;此次特意讓它「功成身退」,象徵舊愛的釋放。重複的舞蹈片段象徵她對完美愛情的無限循環,而最後她與小女孩共舞的畫面,則寓意「內在的小女孩始終等待被自己擁抱」。這份既溫柔又殘酷的意象,讓觀眾直呼:「被電到了!」
自MV釋出後,社群平台湧入大量留言與分享,許多網友表示:「這首歌像是我沒說出口的故事」、「她的聲音有一種讓人回不去的熟悉感」。
《All Over Again》不只是Maderlin Weng的音樂作品,更像是她用音符書寫的自我療癒過程。從R&B的性感轉向Pop Rock的真實,她用音樂宣告「做自己」不必迎合任何框架。這份勇氣,使她成為新世代華語創作圈中極為罕見的存在。
她在訪談中提到:「我不想被定義成『哪一種風格的歌手』,我希望每次創作都能像一次新的生命體驗。」這份創作理念,正如《All Over Again》所揭示的——在愛裡反覆跌倒、重新站起,依然選擇相信愛。
EP全曲現已於各大串流平台全面上線。Maderlin Weng也預告,未來將持續創作更多跨界企劃,嘗試結合詩、影像與音樂敘事,持續探索創作邊界。她以柔軟卻堅定的姿態告訴所有人:「重來一次,依然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