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悚且細膩的情感糾葛在《泥娃娃》中交錯展開,楊祐寧與蔡思韵首度合體飾演被邪靈糾纏的夫妻,結合VR科技與宗教信仰,打造台灣最神秘的恐怖新作。
在陰森的旋律與沙土間,一段懸疑的命運正在甦醒。由楊祐寧與蔡思韵主演的台灣恐怖電影《泥娃娃》即將於10月9日全台上映。這部由監製陳亮材與導演解孟儒共同打造的全新驚悚之作,靈感取材自台灣最詭異的童謠傳說,以看似天真的旋律引出潛藏的黑暗意象。首映會上,主演群現身共襄盛舉,楊祐寧與蔡思韵一同抱著「泥娃娃」本尊亮相,氣氛既詭譎又帶著微妙的趣味感。
蔡思韵為詮釋劇中孕婦角色,增胖五公斤,並穿戴假孕肚回家模擬行動,力求真實呈現孕期的不便。她笑說:「那顆肚子大概三四公斤重,穿久了連呼吸都覺得吃力。」而現實中已是父親的楊祐寧,則以「超級奶爸」的身分分享許多育兒經驗,兩人拍戲之餘互動自然,默契十足。
《泥娃娃》的劇情聚焦一對準備迎接新生命的夫妻,卻因腹中胎兒被邪靈覬覦而陷入詭異輪迴。故事從最平凡的家庭日常出發,逐漸延伸到恐懼與信仰的邊界。楊祐寧飾演的丈夫為救妻子奔走各處,甚至歷經靈異事件的洗禮,被鬼魂糾纏、血水覆面,陷入理智與現實的拉扯。
面對角色的心理壓力,他坦言初讀劇本時非常猶豫:「這部片最可怕的不是劇情,而是導演與監製呈現人性的方式。剛接到劇本的時候我其實是抗拒的,因為太真實、太黑暗。」最終他被劇本中融合VR科技與宗教驅魔儀式的創新結構吸引,決定接演挑戰自我。
導演解孟儒以沉著的節奏鋪陳全片氛圍,從信仰的象徵、科技的視覺語彙到泥土象徵的生命循環,都構築出既現代又傳統的恐怖敘事。監製陳亮材指出,電影以「沙土注入儀式」象徵生命的延續與信念的積累,寓意「積沙成塔」的精神,也期盼電影能在觀眾心中留下餘震般的印象。
拍攝《泥娃娃》的現場彷彿一座靈氣交錯的禁地。每當鏡頭轉動,空氣中瀰漫的壓迫感便隨之浮現。演員們各自有自己的「避邪法」。飾演宗教信徒的周采詩經常在拍攝前禱告,她透露:「有幾次半夜拍戲,感覺整個人不對勁,心情莫名煩躁,我就唱聖歌安定自己。」她甚至養成開拍前禱告二十分鐘的習慣,以確保心理穩定。
飾演驅魔師的張軒睿則直言,最難忘的是在「滅門血案」場景拍攝時突感頭暈。他笑說:「那棟徐宅的磁場真的很怪,一進去就渾身不對勁。」導演請來的道長也在場,他事後告訴張軒睿,該地確實「有東西」,讓劇組一度毛骨悚然。儘管如此,張軒睿仍敬業完成每一幕,展現堅定專業的態度。
至於李冠毅,則是故事開端的「禁忌引爆者」。劇中他一個不慎摔破泥娃娃,釋放潛伏的邪靈。他回憶:「我那場戲要被附身,吐出滿口泥水。實際上是芝麻糊,雖然甜但得不斷重複吐又吞,拍完真的看到芝麻就想吐。」他的敬業表現讓導演與劇組讚不絕口,也成功呈現詭譎逼真的畫面。
黃建群飾演的廟公角色則帶來意外插曲。拍攝時正巧有民眾到場參拜,誤以為他是真廟方人員,還上前詢問祭拜流程。他當場「入戲」引導對方祭拜,甚至誠懇地提醒「要走正途,不要作惡」,展現了角色與現實交融的奇妙瞬間。
《泥娃娃》不只是一部恐怖電影,更是一場對「信仰」與「母性」的深層剖析。導演透過泥塑象徵的生命形體,延伸出人性脆弱與渴望救贖的矛盾。從孕婦的恐懼到丈夫的絕望,整部電影以極具壓迫感的影像與音效,營造出潛伏在台灣民俗文化底層的恐怖感。
蔡思韵以細膩的表演詮釋孕婦的心理煎熬,她說:「懷孕的角色讓我必須不斷面對恐懼與未知,我每天都要進入那種壓力狀態裡,很難脫離。」她將母性的堅毅與恐懼層層交織,使角色既脆弱又充滿力量。楊祐寧則以成熟的情感轉折,呈現一位丈夫在理性與崩潰間的掙扎。
監製陳亮材表示,電影不僅是要讓觀眾害怕,也希望引發對「信念」的思考。「泥娃娃不只是鬼故事,它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面對未知時的恐懼與選擇。」這種以台灣文化為根基的創作手法,讓《泥娃娃》成為年度最具代表性的在地恐怖新作之一。
電影首映會上,劇組眾人進行象徵性「沙土注入儀式」,寓意作品誕生與能量凝聚。楊祐寧、蔡思韵、周采詩、張軒睿、李冠毅及黃建群齊聚現場,祈願票房長紅,也希望這部以傳說為骨、信仰為魂的恐怖電影,能在觀眾心中留下最深刻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