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導演吳美保新片《普通的孩子》以十歲少年的視角切入環保與成長命題,攜手影后蒼井優與童星嶋田鐵太共同演繹親情與理想的交織,片中細膩描繪孩子眼中的世界與大人社會的矛盾。
在每一次社會劇變與環境危機之間,孩子的眼睛往往最誠實。《普通的孩子》正是在這樣的凝視下誕生——這部由日本導演吳美保執導的新作,不僅延續她對人性溫度與社會現實的關注,更以十歲孩子的視角,揭露了大人世界中那份被忽略的矛盾與冷漠。影片靈感源於瑞典環保少女的真實故事,透過三個孩子的行動與覺醒,勾勒出一場純粹而強烈的抗議。
繼《陽光只在這裡燦爛》與《你是好孩子》後,導演吳美保第三次與編劇高田亮合作。兩人再度以獨到的人文視角聚焦社會邊緣與情感斷層,這次則將鏡頭放在十歲的孩子身上。影片的誕生靈感來自現實中勇敢為地球發聲的瑞典少女,吳美保選擇用孩子們的天真口吻反問成人:「我們究竟為了誰在改變世界?」
故事圍繞著十歲男孩唯士(嶋田鐵太飾)展開,他與兩位同學——性格激進的心愛與衝動的陽斗——一同投入校園內外的環保行動。這場看似單純的冒險,最初只是一段單純的「追愛行動」,卻逐步演變為對社會秩序的挑戰。從製作標語、走上街頭,到反思家庭與學校的價值觀,《普通的孩子》將童年想像轉化為對現代人冷漠的質問。
吳美保在訪談中提到:「孩子們的正義感是最純粹的,他們對錯的判斷沒有利益與權力的影響。當大人們失去了這樣的純粹,世界也就開始變得灰暗。」導演的這句話,幾乎成為電影的精神核心。影片中不僅展現童年的天真,也讓觀眾在笑與淚之間重新思考何謂「責任」。
飾演唯士母親的,是以《花與愛麗絲》、《浪客劍心》與《丈夫得了抑鬱症》等作品聞名的影后蒼井優。這次她回歸小品類家庭劇,以極度細膩的情感描繪母親的矛盾心境。影片中,她與嶋田鐵太時常以「母子裝」登場,舉手投足之間散發真實的親密感。
蒼井優笑說,這次的合作讓她想起自己初入演藝圈的時光:「我國中第一次試鏡時,也和同齡孩子們一起在劇組生活,看到鐵太的樣子,就像看到當時的自己。」她分享在拍攝現場,常會主動陪伴鐵太聊天、引導情緒,不讓他被緊湊的拍攝節奏壓力吞沒。
嶋田鐵太則在片中自然呈現十歲孩子的真誠。他曾在吳美保前作《我生活的兩個世界》中演出,導演對他印象深刻:「他不拘泥於台詞,而是以自己的節奏詮釋角色,鏡頭捕捉到的每一瞬間都充滿生命力。」
拍攝期間,小鐵太向蒼井優吐露自己對「哭戲」的困惑,「我常常哭不出來,有想過是不是要在眼睛下塗一點芥末幫助流淚?」此話讓現場一陣大笑。蒼井優則溫柔地鼓勵他:「真正的哭戲,不在於眼淚是否落下,而在於你的心是否在哭。」這句話成為劇組裡最被傳頌的一句話,也象徵《普通的孩子》整體的情感基調——不煽情,卻深刻。
《普通的孩子》不僅是一場環保故事,更是一面映照社會的鏡子。唯士為了接近心愛的女孩,開始投入看似天真的環保運動,但這份單純的熱情逐漸被外在現實侵蝕。當孩子們的遊戲變成真正的抗爭,當標語被撕毀、行動遭誤解,他們被迫面對社會的冷淡與矛盾。
在導演吳美保的筆下,這場失控的「環保大作戰」象徵著童年的破碎。孩子們製作的宣傳單、走上街頭的勇氣,都在成人的世界裡顯得渺小卻堅定。電影不斷拋出提問——大人們所謂的理性,是否其實只是逃避?當孩子以行動表達信念,誰又有資格指責他們天真?
影片後半段,唯士的母親與學校、媒體之間的對峙,揭開了社會對孩子行動的偏見。蒼井優在片中有多場情感爆發的戲碼,詮釋出母親在理性與本能之間的掙扎。她既想保護孩子,又無法阻止他被現實傷害。吳美保讓觀眾看見了教育、家庭與社會的多層交錯,也讓「普通」的兩字,變得格外沉重。
全片色調乾淨而柔和,攝影以自然光捕捉孩子的神情與街頭景象,音樂則以鋼琴與弦樂低語般襯托出情緒轉折。結尾並未給出明確答案,只留下唯士對著天空的凝視——那是一種未完的希望,也是導演對下一代最誠摯的祈願。
《普通的孩子》在日本上映後被譽為「最溫柔的社會電影」,觀眾普遍認為它延續了吳美保善於捕捉細節與人心的風格,也深化了環保與教育議題的探討。與其說這是一部關於環保的電影,不如說它描繪了「如何成為一個大人」的學習過程。
在當前社會焦慮與代際落差日益擴大的時代,《普通的孩子》提醒觀眾重新審視自己:當孩子對世界的控訴變得無力時,大人們能否願意停下腳步傾聽?電影沒有批判,而是以近乎詩意的筆觸描繪了理解的可能。
這部作品將於2025年11月7日於台灣正式上映,由天馬行空發行。更多上映場次與活動詳情,請關注天馬行空官方粉絲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