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成戲院錄音室《CINEMAPHONIC》現場計畫|以同步錄音影像構築台灣音樂新檔案

以純粹聲音與真實影像記錄當代台灣音樂,《CINEMAPHONIC》由玉成戲院錄音室打造,結合同步錄音與現場拍攝,完整保存音樂人最誠實的瞬間。本季共錄製七組Live Sessions與四場Live Concert拍片場,累積超過二十五萬次觀看,成為台灣音樂史的重要見證。

在台灣音樂產業發展的脈絡裡,玉成戲院錄音室始終是一個象徵著聲音誠實度與現場靈魂的場域。作為全台首座專為同步錄音設計的專業錄音室,它見證了無數音樂創作的誕生,也為表演者提供了一個與時間共振的空間。近年推出的《CINEMAPHONIC》企劃,更進一步將錄音與影像結合,透過同步錄音錄影,建立屬於台灣當代音樂的現場影像檔案庫。

這項企劃在本季完成七組Live Sessions與四場Live Concert【拍片場】,共邀請六組音樂人參與。線上平台累積觀看數突破二十五萬次,實體錄製現場則吸引近六百名觀眾親臨。這不僅是一項音樂錄製行動,更像是一場文化檔案建設,以影像作為記錄,以聲音作為歷史,將音樂人當下的能量與真實感受永久封存。

參與錄製的陣容橫跨新生代與資深樂團,創作語言包含華語、台語、客語與英語,曲風從民謠、爵士、藍調、龐克到瞪鞋與饒舌,呈現出多層次的台灣音樂光譜。這樣的跨界集合,不只是音樂風格的展示,更是對創作多樣性的一次真實描摹。

玉成戲院錄音室創辦人兼錄音師Andy Baker指出:「Live Recording永遠比專輯更動人,因為那是音樂人當下最誠實的狀態。」這句話正是《CINEMAPHONIC》的精神核心——不修飾、不雕琢,捕捉瞬間即真實。


以同步錄音捕捉靈魂:七組音樂人的真實瞬間

《CINEMAPHONIC》的核心精神在於「Live Session」。每一組音樂人都在錄音室內,以同步錄音錄影的方式,將表演最自然的呼吸、失誤與即興完整保留下來。

曾與玉成戲院錄音室多次合作的「心頭肉 Mindbodysoul」,以即興演奏與臨場小錯誤營造出極具生命感的氛圍,讓觀眾聽見音樂最貼近心跳的節奏;金音獎搖滾專輯與歌曲雙料得主「布萊梅 Bremen Entertainment Inc.」則挑戰熟悉曲目的改編,嘗試以不同結構展現樂團合作的默契與創意。

沉潛多年的經典瞪鞋樂團「Manic Sheep」在這次Session中補完多年未發表的作品,更邀來日本樂團DYGL主唱秋山信樹(Shin Akiyama)跨海錄製,成為樂迷津津樂道的片段;「老貓偵探社 The Old Mog」則以復出後的首度錄音強調團員間的信任與節奏掌控。

此外,女子龐克樂團「擊沈女孩 DESTROYERS」將現場能量轉化為強烈的身體節奏,錄製現場瀰漫著無法複製的爽感與自由氣息;台語雷鬼樂團「看日早晚 Khuann Jit Tsa Am」主唱林逐以哲學思辨與生活觀察為軸,描寫疏離與人性,展現台語創作的深度;而金曲新人獎得主「someshiit 山姆」則以樂團編制重塑其饒舌作品,用音樂詮釋「不求完美,但要誠實」的態度,讓每一段演出都充滿力量與真誠。

每場Live Session都不只是錄音,而是一場以聲音為語言的自我揭露。導演Alulu說:「《CINEMAPHONIC》不是在拍演出,而是在捕捉『只會發生一次』的瞬間。」因此,觀眾的呼吸聲、掌聲、驚呼與沉默,也都成為紀錄的一部分。


拍片場的誕生:讓現場與觀眾共振的四場Live Concert

今年《CINEMAPHONIC》進一步推出全新特別企劃——Live Concert【拍片場】系列,首度讓觀眾走進錄音現場,成為錄製的一部分。企劃以「拍片現場即演出現場」為概念,結合同步錄音錄影,讓觀眾的反應、掌聲與情緒成為作品的延伸。

四場Live Concert共邀六組音樂人參與,每一場都被完整記錄下從舞台燈光到互動氛圍的細節。「泥灘地浪人」以壺罐樂隊形式登場,使用洗衣盆、洗衣板等道具樂器,並與「八十八顆芭樂籽」阿強及烏鴉限定合體,現場搖擺能量沸騰;「農村武裝青年」則以台語民謠融合搖滾精神,現場擺上台味小吃,讓土地氣息與音樂能量緊密交織,觀眾在笑聲與拍手間自然融入演出。

金曲最佳客語歌手「米莎」與日本爵士鋼琴家「早川徹」帶來極簡的聲音實驗,將專輯曲目改編為人聲與鋼琴對話,展現「少即是多」的藝術節制;四度入圍金曲獎的鋼琴家「Matt Fullen」則率領四重奏首度登場,並演奏了僅在開場前數小時才完成的新曲,證明創作靈感無需等待,只要有觀眾在場即能成形。

壓軸登場的「當代電影大師」則以入圍金音四項大獎的姿態現身,門票開賣即秒殺,現場連續演出十七首歌曲、九十分鐘不間斷,將整季氣氛推至頂點。觀眾高舉雙手齊唱,成為演出最動人的背景聲。

在每一個瞬間,拍片場不僅記錄了音樂,也記錄了「聽音樂的樣子」。那是一種專注、共鳴、以及對創作誠實的態度。


從錄音室到數位平台:台灣音樂的影像化未來

《CINEMAPHONIC》以同步錄音與專業影像的結合,重新定義了「音樂紀錄」的意義。它不僅為音樂人保留了創作最誠實的片刻,也為觀眾提供能「重返現場」的觀賞體驗。

這些珍貴的影音紀錄目前已陸續於YouTube頻道上架,部分音樂也將以EP形式登上各大串流平台。透過影像與聲音的雙重記錄,玉成戲院錄音室為台灣音樂文化建立了一個全新形式的數位檔案庫。

錄音師Andy Baker曾說:「錄音是紀錄的藝術,而現場是生命的實踐。」在《CINEMAPHONIC》中,這兩者完美重疊——每一次彈奏、每一個呼吸、每一次觀眾的笑聲,都是屬於此刻、無法複製的永恆。

對玉成戲院錄音室而言,《CINEMAPHONIC》不只是影像企劃,更是一次對「誠實聲音」的禮讚,讓音樂回歸它最初的樣貌:真實、動人、並且充滿人性。

更多資訊請見:
Instagram:@yuchencinemastudio
YouTube: YuChen Studio

KISMETW

KISMETW,名字來源於 KISMET(命運)與 TW(Taiwan),融合命中注定的緣分與創意,結合東西文化特色,以時尚、星座、旅遊、設計、美妝為核心,打造不受界限束縛的潮流世界,點亮你的個性風格。

Loading Next Post...
Follow
Search
Loading

Signing-in 3 seconds...

Signing-up 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