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 AI 生成限制下,「吉卜力風格」仍在網路上如影隨形,連網路迷因們也捲土重來,究竟事件發生的過程為何,來看 KISMETW 的整理。
在這個充斥影像與生成技術的時代,經典動畫所擁有的視覺記憶成為另一波網路轉化的焦點。2020 年,Studio Ghibli 做出了一項讓全球動畫迷為之振奮的舉措,正式開放旗下八部人氣電影作品的高畫質劇照供大眾免費下載使用,當中包括《神隱少女》、《地海戰記》、《崖上的波妞》、《借物少女艾利緹》、《來自紅花坂》、《風起》、《輝夜姬物語》以及《回憶中的瑪妮》,每部作品各提供五十張精緻劇照,並明確表示可供「自由使用」。
日本對著作權一向以嚴謹聞名,而 Studio Ghibli 此番舉措被視為一次對「共創文化」的友善開放。製作人鈴木敏夫更親自對外表示,希望建立一個讓大家都能輕鬆使用素材的環境,否則這些作品將逐漸被遺忘。這份想法既體現出創作者對傳承的重視,也呼應 Ghibli 始終關心人性與記憶的核心精神。
儘管過去就有使用者透過 AI 生成吉卜力風格的圖像,就在本週,OpenAI 正式釋出 GPT-4o 所搭載的全新圖像生成技術,瞬間點燃社群媒體熱度。大量用戶開始將寵物照、家庭合影、甚至經典迷因轉化為「宮崎駿風格」的手繪卡通圖像,這股富含懷舊與夢幻色彩的風格風靡各大平台。就連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也幽默加入熱潮,轉發 Ghibli 風格大頭照引發話題。
然而這場可愛的風暴來得快也退得急,短短數日之內,部分用戶發現生成「宮崎駿風格」圖像的請求遭到系統拒絕。OpenAI 火速發佈聲明,表示為了避免侵犯藝術家權益,將採取保守路線,限制用戶輸入「特定在世藝術家風格」的生成提示。
根據 OpenAI 官方說法,目前系統已針對現存藝術家風格進行封鎖,儘管仍開放「較廣義的工作室風格」創作空間,但對具名藝術風格的圖像生成將全面拒絕。官方同時強調未來會根據用戶行為與社群回饋持續調整政策,努力在創意與版權之間取得平衡。
事實上,關於 AI 生成藝術侵犯風格與版權的爭議並非首次發生,而這次風格對象牽涉到的,是被全球奉為動畫大師的宮崎駿。許多網友戲稱:「如果宮崎駿看到這些生成圖,應該會氣得從畫桌上跳起來。」「宮崎駿現在在你後面他非常火!」
這波熱潮也讓人回憶起 2016 年宮崎駿在一次觀賞 AI 生成動畫簡報後的嚴厲評論。當時他表示:「我強烈感覺這是對生命本身的侮辱。」這段言論近年常被引用,成為批評 AI 生成藝術的代表性觀點之一。而截至目前,Studio Ghibli 尚未對這波模仿事件做出公開回應,宮崎駿本人更是未發表任何聲明,整體態度保持低調。
儘管OpenAI開始限制輸入風格提示,但網友依然紛紛尋找「鑽漏洞」的創作方式。有人以半開玩笑方式向 Sam Altman「求抱大腿」,表示那個吉卜力風格是你做嗎?超厲害耶!也可以幫我做一張嗎?也有人改採間接描述,例如先生成「Snoopy 風格」,再請 AI 轉換成溫馨、柔和色彩的日系漫畫畫風。還有人直接跳過風格名稱,用「治癒系卡通風格」作為描述,間接接近吉卜力的視覺特徵。
這些操作方式引發關於 AI 判斷「風格模仿」與「合理轉化」界線的更深討論,從創作自由延伸至 AI 審查與表現自由的爭論,再度將 AI 藝術帶入文化與法律的灰色地帶。
根據著作權法第十條之一規定,「風格」不受著作權保護。但利用別人著作來訓練 AI,如果有重製行為,應該先取得授權。但問題來了,如何證明有重製?重製了是否也是合理使用?這樣的灰色地帶可能有待日後有無法院判例作為參考依據了。
[ux_gallery ids=”58398,58399,58400,58401,58402,58403,58404,58405″ style=”none” lightbox_image_size=”original” type=”slider” col_spacing=”xsmall” columns=”2″ slider_bullets=”true” image_size=”original”]